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清纯秀美界河畔

        发布时间:2022年08月15日 信息来源:365app官方版下载_bt365网上娱乐_bet3365备用日报 编辑:王惠榕
        【字体: 打印本页
        作者:赵天益

        素有“西北边境第一团”之称的十师一八五团,坐落在阿尔泰山西南,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缘,隔阿拉克别克河与哈萨克斯坦遥遥相望,这里是中国“雄鸡”版图中无可争议的“凤尾尖”。作为西北方向距离祖国最远的边境团场,今天为世人所知的,并不是尘封在激情岁月下的一幕幕屯垦戍边过往、创业的悲欢,而是它美轮美奂、离尘脱俗的自然风光。

        一八五团传奇的自然风景是近乎完美的,几乎浓缩了天山以北的所有地貌元素。核心景区白沙湖,悬挂于沙山脚下。一日之内光影变幻,色彩绚丽,有野树曲径之幽,风过芦荡之闲,鸣禽戏鱼之趣,银沙衔水之奇。一年四季,时移景异,风姿万千,以其神奇而绝美成为摄影、绘画爱好者的创作源泉,户外旅行家们心灵的天堂。

        我们来到白沙湖畔,只见湖心、湖岸、湖周围生长着各种不同的植物,颜色有红、有黄、有绿,景致十分独特。当天晴空万里,在蓝天映衬下,湖光纯净清澈,远山依稀,倍添风采。我们绕湖一周,涉桦林,爬沙山,走到距绕湖起点不远处时,看到了最美景色:碧蓝天穹阳光普照,金色的沙山倒映在红柳、白桦、绿松环绕的白沙湖上,随风摇曳的芦花,勾画着弯曲的水面,柔软的杨柳细枝,将山间层林尽染。

        不敢想象,在茫茫沙漠腹地,竟会生出如此美丽的一泓碧水,大概白沙湖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吧。沙漠与湖水、绿树与蓝天相互映衬,湖周边那金黄、橙红、翠绿的各种有着诱人色彩的树叶,就像画家手中的调色板一样,让人仿佛置身于梦中仙境。这时大家兴奋得不停地拍照,想要把这难觅的画面留在影集里,存在脑海中。

        阿拉克别克界河全长71公里,按照国际惯例,国界在两国界河中心。一八五团职工们戏说,界河里的鱼也要恪守国界,中国的鱼在河这半边游,邻国的鱼在那半边游,各行其道,友好相处。

        沿着界河前行,有很长一排沙山,这就是闻名遐迩的“鸣沙山”。远远望去,沙丘轮廓清晰,层次分明,丘脊线平滑流畅。迎风面沙坡似水,背风面流沙如泻,绿洲与黄沙相伴,飞鸟同驼铃起舞。站在沙山之巅,可赏大漠的瑰丽,目睹夕阳染沙的美幻。但见山顶处站满已攀登上去的游人,倏地顿生欣喜,想象他们付出的辛苦,爬上去再滑下来的那种快乐,也不免心生一份激动。

        国人喜爱白桦树,几乎是毋庸置疑的,界河畔的天然白桦林,除了那修直的树干,疏朗的枝叶,挺拔的雄姿,洁白的树皮之外,还掺杂着那个早已逝去的时代追忆与想象。然而,相比来来往往的游客,当地人对这片中国最西北的远古白桦林,似乎更为珍爱。

        与哈萨克斯坦山水相连的一八五团“西北边境第一连”的“眼睛山”,又称为“祖国的眼睛”。据说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边境不平静时,山间的两大丛爬地松长势茂盛,远远望去极像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直视前方,从无丝毫松懈。

        在西北边境第一连,我们参观了当年开拓者的住所:“地上地下各一半,枝条搭上芦苇盖;门往深处走,窗在顶上开。”上世纪六十年代,一八五团的军垦战士住的是阴暗潮湿狭窄的地窝子,地窝子忠实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和创业的艰辛,见证了第一代365app官方版下载_bt365网上娱乐_bet3365备用人艰苦而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。

        “我家住在路尽头,界碑就在房后头,界河边上种庄稼,边境线旁牧羊牛。”连队职工至今依然肩负着生产建设与驻守边境的双重任务。他们的身躯,就是一座座有生命的界碑。原来守护国门可以如此具体,如此生动!

        “一生只做一件事,我为祖国当卫士。”在这渺无人烟的戈壁大漠边境线上,一八五团有一个哨所,一个界碑,一条界河。军垦战士马军武、张正美夫妇,在这片热土的哨所里坚守了30多个春秋,人们赞誉他们是“永不换岗的军垦人”!

        喀拉苏干沟是中哈边境线中方境内的一条自然沟。1988年,一向温顺的界河突然泛滥,洪水急涨,朝着中方土地汹涌而来。根据国际惯例,一旦河水向我方境内改道,那么国界就将重新划分。为此,一八五团全团上下总动员,干部职工奋战八昼夜,终于使河水重归故道,没让国土流失。1997年中哈两国领土确权勘界时,争议地永久归属祖国。为弘扬传承屯垦戍边爱国主义精神,一八五团保留了当年喀拉苏干沟旧址,修建起主题公园,并立碑镌文,昭示后人。

        如今,当我们坚定地站立在这片神圣国土上,在迎风高扬的鲜红的五星红旗下,齐声高唱国歌的时候,不由得为祖国的伟大、富强而深感骄傲与自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