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十一团干部职工群众在团场道路两旁种植的生态防护林。(资料图片)。图片由一师十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提供
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公益林了望塔上,向南望,是一望无垠的大沙漠,沙海绵延;向北望,是一片绿色的海洋,生机盎然。一师十一团就是这片绿洲的中心。
曾经在无数个日子里,遮天蔽日的狂沙,企图吞噬这片绿洲。
85岁高龄的河南支边青年赵世廉老人说起多年前的情景,感慨万分:“那时候从年头到年尾,天天一场风,出门一脸沙,晚上睡觉和沙子共眠,环境非常恶劣。”
为保护家园和良田免受风沙侵害,多年来,十一团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,加强天然荒漠林封育管护,规模化营造人工防护林,由团场外围向内部依次建造荒漠林、防风固沙基干林、道路林、农田防护林以及居住区绿化林,构筑了四级生态安全屏障。同时,该团通过大力建设特色果品林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。
目前,十一团森林面积达到23.5万亩,林网化率达到90%,森林覆盖率由建团初期的5%提高到现在的33.8%,将绿洲向塔克拉玛干沙漠延伸了整整20公里,在亘古沙海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。
2012年,一师沿沙漠规划建设长84公里的大型生态防护林。从那时起,十一团连年发动干部职工群众齐上阵,累计投入人工12万人次义务植树,至今已造林20公里、栽种树木143.83万株。现在,生态林绿树成荫,成了锦鸡、马鹿、野兔、黄羊等野生动物的乐园。
为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,十一团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,从2002年起以每年3000亩的规模,对团场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化耕地实施退耕还林。截至目前,十一团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.95万亩,全部种植了果树;2014年起,团场在南线沙漠边缘种植柽柳、黑枸杞、甘草等生态经济型防护林4.6万亩;2019年以来,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、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,十一团新增四翅滨藜、梭梭、沙拐枣等灌木林3.3万亩。至此,十一团建设人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已超过9万余亩,生态治理面积22.85万亩,其中特色经济林7.3万亩,年产果品9万余吨,果品年销售产值8亿多元,从事林果业的职工户均纯收入达7万元。
2018年春季以来,十一团将沙漠生态治理与发展林下经济相融合,按照“龙头企业+农户+基地”和“林+畜+药+旅游”的产业示范模式,在林下种植大芸、甘草、枸杞等沙生药材4.75万亩,吸纳了600名职工从事林下种植,还吸引了20多名职工从事骆驼、马鹿、香猪等特色林下养殖。
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,十一团人气渐旺,逐渐成为南疆休闲度假旅游胜地。近年来,十一团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,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;今年8月,又被评为“全国绿化先进集体”。中华昆岗故地、环塔沙漠越野赛、“巨人村”“羌人谷”“睡胡杨”等,每年都吸引疆内外游客数十万人。游客接待量从2017年的10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50万人次,带动就业550余人次,年旅游综合收入达3500余万元。
如今的十一团,在与沙共“舞”中,走出了一条发展靠沙、生态治沙、旅游兴沙的发展之路,沙产业已经成为十一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,2021年全年带动相关产业实现经济收入4000余万元,让“死亡之海”变成了“金山银山”。